历时八载铸就古城丰碑
承载希望开启新的征程
我市隆重举行古城墙
合拢护城河贯通仪式
张吉福马彦平王联辉高键梁凤书
柴树彬等与我市干群代表共同见证
11月18日上午11时许,随着3块铜质纪念砖在西城墙砌筑到位,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完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吉福响亮宣布:大同古城墙全面合拢,护城河全线贯通!瞬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喜悦的笑容与泪水挂在人们脸上,城墙上下一片欢腾。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美丽怡人的护城河书写着我市全面实施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的伟大壮举,凝结着全市广大人民的汗水与付出、收获与喜悦,继续承载着无限希望与梦想,开启了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大同的新篇章。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彦平,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联辉,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高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凤书,市政协主席柴树彬等与我市各界代表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高键主持仪式。
从2009年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同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其中,古城墙修复工程为期8年,总投资50余亿元,搬迁居民2.3万余户。修复后的城墙高14米,全长7.24公里,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楼、望楼、角楼等建筑分布排列,绵延矗立的城墙守望着大同这座“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古城。在进行古城墙保护修复工程的同时,我市先后投资约10亿元,分步实施了护城河及环城墙带状公园项目建设,绿荫环绕、城河泛舟的美景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古城承载着大同人民的梦想与期待”。去年以来,在已有基础上,新的市委、市政府班子审时度势,攻坚克难,以古城墙合拢为新起点,以“五环联动”战略和“3+3+3+1”景区建设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古城保护建设与开发,一方面继续全力推进古城墙保护修复、代王府修复、征收安置、配套的道路绿化等工程, 一方面着重挖掘城墙景区的文化旅游价值,精心培育凸显古都气质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地标,着力打响“天下大同”文化旅游品牌。“中国大同古都灯会”“国际雕塑双年展”等高规格、高人气的节事活动相继举办,为城墙景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的时尚元素。而“让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和举措,更是让大同乃至周边群众感受到了古城的魅力、大同的热情。古城墙自9月1日免费开放后,至今已吸引游客36.7万余人。
马彦平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多年来一直热诚关注、大力支持、奋力投身古城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所有建设团队致以深切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马彦平说,8年的不懈努力,古都大同再现昔日风貌,即将展现未来绚丽篇章。“壮阔事业需要全民参与,古城大同需要人民共建。”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市上下要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136”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做强文化旅游,扩大对外开放,以古城为“心”,以文瀛湖为“肺”,以城墙合拢、护城河贯通为新的起点,围绕我市今年启动的“冬季行动”和项目建设“双环行动”,忠诚担当,攻坚克难,让古城得到高强度、大尺度、快进度的修复重建,得到持续式、延伸式、渐进式的全面开发。各级要精心组织举办好云冈文化旅游节、古都灯会等大节大庆活动,着力打造古城与新区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各具异彩、自然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和产业发展新格局,使大同充分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古韵新章,让古城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仪式上,作为为古城保护与修复作出贡献和见证了古城建设开发中点点滴滴的各界代表——被征收户马忠明、劳动模范郭丽荣、学生裴红霞、工人张宏平、农民张殿亮、解放军徐晓磊、民主人士张晓、少数民族杨法珍、宗教界汇远将承载着希望的城墙合拢砖郑重交到施工单位代表手中,由工队代表亲手砌筑在城墙合拢处。护城河工队则完成最后浇筑,至此,古城墙全面合拢,护城河全线贯通,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将精彩再现。
大同日报记者 王瑶 刘双英
图片来源 迟浩 李冬宾 新华社 网络
见证大同城墙建设全过程
市文物局城墙建设者们
亲历西城墙合拢
2009年4月,东城墙开工建设,
2010年9月21日,东城墙正式向市民开放;
2010年4月,南城墙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南城墙建成交付使用;
2011年4月,北城墙开工建设,
2012年11月,北城墙建成交付使用;
2012年,西城墙开工建设,
2016年11月18日,大同古城墙全面合拢。
11月18日上午的西城墙合拢处,大同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参与群体,他们见证了东、南、北、西四面城墙的神奇变身,见证了每一块城墙墙砖的砌筑,见证了大同古城的华丽巨变……
“2009年4月是大同古城墙修复保护的开端,我们文物局是古城墙修复工程的建设单位,山西达志古建筑保护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01337万元,我们的城墙修复工程共用砖1508万块、石材6630立方米、木材35290立方米、瓦110万件,涉及房屋征收23888户,修复后的古城墙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全长7.24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6.5万平方米;城设四门,东为和阳门、南为永泰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武定门,四门之外还建有瓮城、月城,南城墙外还建有关城和耳城,瓮城、月城、耳城、关城占地面积约98900平方米,主城楼内侧建有广场四处面积共约5650平方米,城墙上建有城楼、箭楼、望楼、角楼等木构建筑71座,建筑面积共约1.6万平方米,除此之外在角楼外还建有4座控军台。在规整的形制下,东城墙内部建有和阳美术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使用面积1.9万平方米、展线长1100平方米,北城墙内部建有中国雕塑博物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使用面积2.6万平方米、展线长2100平方米。历时7年半,参与施工单位40余家,我们文物局每天协调财政、交警、城管等各有关部门,为全力推进城墙施工建设服好务、站好岗,随着今天3块铜质“城墙合拢纪念”城砖砌筑到位,标志着大同古城墙正式合拢、古城格局基本形成!作为一名大同城墙修复保护建设全过程的亲历者,我们深感荣幸与幸福,因为我们亲历了大同古城的神奇巨变,也是这段珍贵历史记忆的见证者!”在欢腾热闹的西城墙合拢现场,市文物局城墙管理处的负责人回顾建设历程感慨万千。
大同日报记者 张世敬
热烈祝贺大同古城墙
合拢护城河贯通!
向所有为古城保护与修复
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人
致以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