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倒春寒里的一场大雪洋洋洒洒覆盖了晋城的大部分区域。
不到两小时,积雪已经超过10毫米。为了及时疏导交通,方便职工家属安全出行,在长平公司社区街道、矿区大马路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清洁工队伍,她们手持铲雪工具,三三两两分组开始了清雪任务,这批由转岗职工组建的清洁队伍正是近两年该公司人力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一个缩影。
作为晋煤集团四大主力矿井之一,长平公司点多面广,岗位用工需求量大,加之历史原因,担负着较为沉重的社会包袱,老矿医院、社区、物业等单位岗位用工多,后勤运行成本高的负面因素严重困扰着该公司的提效发展。针对临时性用工基础大,企业运行人力成本过高的现实难题,2015年4月,长平公司最先在晋煤集团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改革。按照合同,该公司对所有矿区办公楼雇佣的临时性清洁工依法清退,原来的清扫任务也由楼道各单位职工包片打扫。办公楼清洁工岗位的率先革新打响了该公司人力资源改革的发令枪,一场持续深化的人力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接下来的日子里,该公司开始逐渐探索构思“大部制”框架,对机关冗员单位进行实验性合署办公,并逐步下发政策鼓励地面单位职工向井下转岗分流。吴二英、王军作为该公司原科环部的普通职工,怀揣着在煤矿干一番事业的梦想,正是通过这个渠道走向了自己的梦想岗位。两人先后来到通风工区,走上了瓦检员与防突员的岗位。在新政策的支持下,一年来,该公司从地面到二线,从二线到一线的职工转岗率较历史同期都有大幅度提升。“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有一批年轻人依然胸怀远大理想,愿意在井下开拓自己的一片天。他们转岗到井下不仅补充了井下生产空缺岗位,并且减轻了地面冗员负担,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值得提倡!”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郭保鼓励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为深入落实经济有效的用人政策,2016年,该公司在人力资源改革中更是下了决心,在全矿通勤车安全员、电梯看护工、社区清洁工、食堂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社区门岗、车库管理员等众多岗位上都实行岗位的深刻变革,对能减少人员用工的岗位坚持“一人多专”原则,对不能少人的岗位坚持结构性替换,最大限度减少闲置岗位,发挥好每一名员工的岗位效率。
由于点多面广,长平公司仅在矿区范围内就设置了3个职工食堂和2个井口就餐点,过于沉重的负担倒逼该公司不改不行。去年6月份,职工发现原有长平矿区旧食堂与釜山井口就餐点都被关闭,并且收碗抹桌的服务员全部被换成了机关部室人员,一时间这个新变化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机关人员不仅开始在食堂进行每3个月一次的轮换服务,连楼道的卫生间清洁工作也完完全全由自己上手,彻底清空了办公楼所有临时性岗位人员,形成了一股全员参与、人人讲形势受教育的浓烈改革氛围。
“这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改革,大家到食堂轮岗能够减少公司冗员成本,提质增效和我们真的密切相关。干干活才知道每个岗位都很辛苦,洗碗扫地也让我们回归到最质朴的劳动中。”在第一批食堂轮岗的人员中,该公司50来岁的工会副主席苏小河格外显眼,作为第一个主动带头轮岗的科级干部,他为其他干部职工积极放低姿态、融入改革作了“真表率”。
2016年,该公司在保证生产经营秩序、职工利益、企业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定编定员、开展停薪留职、提前办理内退、清退长期缺勤人员等工作,多渠道、多途径分流安置职工,核减各类人员一千七百余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经过漫长的探索实践,长平公司的人力资源重新焕发了活力,人均工效的提高切切实实推动了企业效率效益的提升,职工收入相较去年上半年也有明显增收。在当前企业改革攻坚、转型发展的大潮下,结合实际,长平公司将积极承担大矿职责,妥善安置好老矿分流职工转岗就业,通过科学调配、内部应聘、转岗分流等具体措施,发挥好每一个职工的岗位价值,让人力资源的持续优化成为一种习惯,让企业提质增效的红利惠及到每一名在岗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