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余艺术家意外走红
—
2011年,老树开通微博,作品迅速走红网络,看着每天几万粉丝蹭蹭往上窜,老树挺惊讶。后来他想,可能大家都活得太焦虑太窝囊太没意思了,就从他的画里找一乐。
“就好像一群憋坏了的人,突然在我这找到一个厕所,撒泡尿出去,挺轻松。我觉得挺好。”这些小画全部来源于自己所见所思所感,人同此心,别人会从这些画里看到自己的样子,才会有同感共鸣。
画面的处理方式更多倚赖于老树多年做摄影研究的经验和构成方法,人们看这些作品就像日常看照片,没有任何专业性障碍。
▲忙忙碌碌不得闲,尽管没挣几个钱。万水千山挡不住,抱鱼回家过新年。
▲我看着这世界,我看着你。照片里的一切,却是我自己。
▲天气特么真好,人人仰天拍照。你看朋友圈儿里,白云到处乱飘。
▲只跟花儿作伴,不与傻逼为伍。
▲忙忙碌碌一天,混在单位挣钱。晚上吃罢喝罢,睡在梅花旁边。
也有不少质疑声,一些人看到老树的画和小诗,不以为然,觉得和很多大师相去甚远。
老树不是学院派,他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语言应该是桥梁,让你由此到达彼岸去。看不懂,语言就成了一堵墙。”
他用最浅显易懂的小诗抒发胸臆,画画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谁的肯定,而是纾解自己的焦虑。对于催更的人,老树的态度是自己既不靠这个吃饭,也并不是为了别人画的。
▲活着从来非易事,百般纠结到如今。唯向心中寻清净,一杯茶,一阵风,一床琴
▲小园芭蕉绿,花开不知名。独在幽静处,坐久便生情
▲天气这般溽热,何处可得清凉?竹下吃茶一盏,水边读诗几行
▲秋风已吹过,木叶次第黄。空山多岑寂,人间总瞎忙。
老树的很多作品是在地下室完成。那里一度没有任何信号,他非常享受隔绝一切,绝对孤独并专注于创作的过程。后来有了信号,竟然有些许失落。
▲老树的工作室
▽
教书育人才是老本行
—
老树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之后跑去中央财经大学执教。每年元旦前后,老树都要请刚入学的学生大吃一顿,一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二来增进师生了解。
刚做设计系主任的时候,老树把全系四十几个人叫到一起吃饭,揣着现金,带了酒。“我说,只要我在,每年这个时候请你们搓一顿,这就算咱们系的一个规矩。”
▲张冰课徒
他主张打破阶级,并怀疑一切。老树曾亲手创立了财经新闻系,后来又主持艺术设计系。这两个专业在财大都算边缘学科。
老树给艺术设计系定的系训是:承担、自由、独立、创造。这也是钱理群对民国学人的定义。
▲春光又明又媚
艺术设计系创立了六年,招来了六位老师,一年一个。六个老师在三个研究方向带学生,实行工作室制,到大学三年级,学生就可以自由选择方向。一个年级二十几个人,每个老师带四、五个学生。
▲书法专业
老树不开车,每天搭地铁往返。早八点上课前,他一般会开一听雪花啤酒,再点一支烟,一来解渴,二来提神。他不会准时来上课,经常课就莫名其妙取消了,哪天发现来的同学不多就赌气直接走了,也会讲着讲着就出去抽烟了,特别随心随性的一个老师。
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蹭课,因为老树的《大学摄影》公开课爱上摄影。
▲私塾大课
▲大学宿舍
不久前,他邀请几位专业老师带领十余名学生前往风光摄影的“重灾区”——黄山,拍摄实验作品。
“所有人一提到黄山,眼前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样子,我想知道,风光摄影到底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实验只有一条要求——绝对不能拍成大家都拍的样子。
一个多星期后,学生们交出了让老树吃惊的答卷。“山不重要,如何理解和表达它才重要。”围绕这一实验的讨论整理出三万多字,发表在《中国摄影报》上,题目就叫《一座山》。
▲摄影课
▲摄影作品——穷人
▽
一切问题都能在哲学里找到答案
—
老树对人们眼里的所谓成功高度怀疑,他觉得需要通过外界认可产生满足感都来自于内心的极大自卑。曾经有学生问他,重来一次会选什么专业,他回答哲学。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琢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他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都在号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他笑谈,现在想明白了一件事情,“道路曲折走不完,前途光明看不见”,所以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心太难琢磨,相处真是麻烦。何如看看梅花,在家与猫相伴。
▲烟云过眼时起念,风花关心总生情。知音从来就难觅,且抚一曲自己听。
▲江湖这样乱,想想就心烦。春深买一醉,醉倒花下眠。
老树喜欢朱新建,他觉得朱新建的饮食男女中“全是虚无感”。“早年间,朱新建当过矿工,今天下矿,明天能不能上来两说的那种。”
死亡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老树的心头,他曾经写过一篇《死亡让我渐渐平静》,讲述多年来陆续发生在身边的关于死亡的故事。说到底,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最真实的,只有此时此刻。
▲周末蒙头大睡,醒后赖在小床。随手翻翻闲书,装作无事可忙
▲马上就到新年,我跟老虎聊天。他说总是惦记,怎么还不发钱
▲有时看看自然,感觉无处不好。有时想想人世,平添许多烦恼
"我觉得艺术是唯一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让自己内心柔软的一个部位",出于兴趣烧了两年陶瓷;曾经为做好清蒸鱼三下广州;他为了拍摄麻风病人真就和他们呆在一起,一起吃饭;时不时搞个展览做个策展人。
▲菜苔放久已变老,想来想去没法炒。索性养来当花看,一丛嫩黄开得好。
▲下酒菜,酷爱马兰头。香干切碎同凉拌,略放生抽和香油,独饮望江楼。
▲作为外行吃腊肉,不喜炒到菜里头。蒸熟切片配白酒,拉上一位好朋友。
▲常吃炸酱面,偶尔肉夹馍。来瓶二锅头,无限好生活。
▲路边买把山野菜,花了八块五毛钱。急火炒,掂几掂,起锅之前放点盐。甭提味道有多好,仿佛住在山里边。——可惜有点儿咸。
▲近来多燥热,躲都没处躲。清炒俩苦瓜,败败心中火。
▲炝炒圆白菜,宜做罗宋汤。面包或米饭,也土也能洋。
他说人生就像一块肉,晃来晃去飘一圈就没了。所以他一直在想让这颗肉怎么移动能很舒服,不动也很舒服。用有限的生命做好喜欢的事情,同时不做事情就那么呆着的时候还能心安理得。
·今天的互动话题·
喜欢老树吗,有像他一样思考过哲学问题吗?
------有礼有节®品牌专栏------
...
【购买方式】
▼
淘宝搜索:“食物恋手帐”
复制淘口令:
食物恋传家手账,使用¥食物恋¥抢先预览(长按复制整段文案,打开手机淘宝即可进入活动内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