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要多看,多想,多拍!让我们跟着大师学摄影吧!
时间是线性的吗?摄影:Philipp Klinger
黑与白 摄影:Vladislav Kobets
不可否认在生活中,反差强烈的作品,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当我们在使用相机取景时,如果能善于发现事物特质,并尝试利用对比进行构图,就可以增加照片的可读性。
摄影中的对比关系讲究什么呢?对比在照片里存在什么意义?现在就来拆解这一招:对比关系如何判定及运用。
主与次
物体在画面的位置安排来突出主体。从构图上说,画面中心的事物要比边角突出。
藏与露
藏就是形象的不完整,露就是形象的完整,一幅画面的藏与露,让照片含蓄,有回味余地。
线条对比
线条的横竖、长短、曲直、粗细,可以构成不同的视觉形象,产生不同情感反应。而作为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之一的线条,摄影者应加与运用各种线条的变化进行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例如:
横与竖
曲与直
宽与窄
粗与细
高与低
物体在单一的画面里,往往难以显示其真实的高度。如图采用仰拍,压低视平线使远处的物体降低,产生不同的视觉形象。
虚与实
虚与实手法很常见。通过虚托出实。如下,巧用虚的阴影,与实的建筑形成对比,会让观者在作品上停留更长时间。
疏与密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是古人对疏密关系的最佳总结,这对于摄影构图同样适用。通过区间内数量的多少,进行两个或多个区间。哪怕其中一个位置很小,
也许也能变成人物中心。
冷与暖
冷暖是指温度不同。红粉橙给人温暖的感觉,而紫,青,给人冰冷的感觉。
动与静
原本是一副静止的美丽风光,由于动态的事物加入,画面立刻变得活跃。
明与暗
摄影画面中黑、灰、白,浓与淡的不同影调是构成每幅照片的基调,是摄影者完成画面构图,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影调往往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图:根据高低中调,确定测光主体后的控制曝光。
大与小
如果想要表现一个场景的宏大,那么首先一定要明白,没有小,就没有大。
在照片上,如果没有参照物,观众无法感受场景有多么壮阔、震撼。
刚与柔
刚与柔的手法常用于女性。用刚硬的反衬女性的柔美。冰冷坚固的墙体,使得画面中心人物显得柔弱与无助。
新与旧
摄影可以用新与旧的对比体现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比如用城市新貌和过去的旧模样进行对比。
如上图运用破旧的老房作前景,同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照,使人感受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还可以用多幅不同时间段的相片进行对比。
热闹与凄凉
强烈的对比仿佛让人意犹未尽,引起遐想。似乎还有什么故事要述说。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关系,比如:时尚对落后、左与右...在摄影中它们是辩证的存在,从构图角度看,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接下来这些作品的对比关系,你看懂了吗?
总之,无论这些关系是高饱和也好,低饱和也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 最终为你的表达服务。大片不是因为他们套用了某种,【大片的风格】而能成为大片的,而是他们运用自己的摄影技巧,达到了:
a.还原了真实
b.表现了美感
c.传递了情绪
d.呈现了观念
其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目的。所以,先去发现事物特质,再尝试利用对比进行构图,可以为自己的照片增加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