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的旅游行业另类之路l盘点旅游媒体可以考虑的五类行业
写在文章之前.....今天是巧合。昨晚梦见在马来西亚潜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家里,看着手机睡眼惺忪。我几乎不敢相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机票,算上日期。我每年都要飞去国外很多次,潜水,冲浪,拍一部旅行纪录片,但是现在在我最喜欢的东南亚小岛上感受不到海风了,就看了国内的一个app。我的票已经取消一年多了。看了我的护照,签证早就过期了。另外,我问了我的东南亚哥们。个人认为东南亚疫情失控,下次上岛时间未知。根据旅游行业公布的数据和我的判断,未来个人和家庭游将会变得火热,国内定制游和少数民族文化游将成为首选。未来五年,出国旅游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我认为旅游行业中与国外关系密切的公司和企业,5年后日子会不好过,甚至会倒闭,但我的预感是,疫情完全消失后,未来10年又会热起来。届时将会有大量的国际游客来到中国,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

这一类,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很有前途。如果你不下定决心从事这个行业,有多少人会去做,像罗老师,或者Viya或者其他明星主播?都有一定的时间积累,一定的圈子可以让宣传到位。即使代言人不是很出名,即使产品的销售范围不是很大,一旦通过他们的直播带货,基本都会卖的差不多。再加上后期包装到位,媒体人和自媒体团队想赚大钱就没那么难了。
再说说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先说个人,不管是领队、导游还是旅行社内部人士。我相信走到哪里都会有几款产品,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你想过把它们推荐给每个人。你可能有很好的渠道,但是最热门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门槛,这个门槛会淘汰很多人。我在微信业务上有粉丝,早些年微信流行的地方。那么我可以肯定的说,微信业务已经不是以前大家坐豪车的微信业务了。大家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过。
个人认为,如果要从国外带货到国内,就很容易不顾疫情风险,把国外的病毒带到国内。另外,国内政府的要求,政策法规,海外购买的数量都被控制了,甚至是违法的,所以不要带国外的东西,要带好国货~
对于我来说,虽然我是一个旅游博主,但是我的粉丝并没有那么大,我在旅游行业的时间也不长,带货的性格也不适合我,所以这个不行。
难度系数:
总结:利用现有资源,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改造。转变转的很自然很自然。之前粉丝的可靠系数大,需要看你的口才,性格,产品属性,学习新媒体。因为目前媒体的社交需求,你一定不要硬生生的插队,会给粉丝带来冲击。你一定要慢慢铺垫~
第二类 教育类这是我擅长的,也是我现在谋生的手段之一。其实教育是分几类的。
包括教育培训、教育技术、教育拓展等。,主要看你的能力和粉丝数量。我个人在从事旅游行业之前就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每年都会去马来西亚,还有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做国际志愿者的领队。我的英语口语进步很快,社交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后来,我甚至成了马来西亚马六甲大学校长助理。所以回国后,我的英语教学也进展缓慢。我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开放。在这里是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学生和家长认可。现在是我们当地大学的英语老师,教航空空、石油设备等专业的英语。
如果你也是海外的领队或者导游,你的英语或者外文比较不错,你也可以考虑从事教育培训这个领域,这个前提是你要有耐心,热爱教学,能够有教书育人的理念,千万别忘了考取国家承认的教师资格证哦~(相关教师资格证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看到会回复)如果你也是境外领队或者导游,英语或者外语比较好,也可以考虑从事教育培训领域。这个前提是你必须有耐心,热爱教学,有教书育人的理念。别忘了考取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
难度系数:
(其实也属于第二类。)
因为去的地方多了,我的地理知识也逐渐和儿时环游世界的梦想结合在了一起。我也会把这段经历分享给我的学生。学生开始不再讨厌地理,开始喜欢地理。有的同学也会想等到疫情发生,以后有机会做一个梦幻酷炫的自己,所以我六年级讲东南亚的时候,会分享一下我的所见所闻。其实每次看到教材印的不清楚,我都觉得是在和他们分享我真实记录的烟火。也许他们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因为小时候看地理课本,觉得不清楚,不真实,所以我后来一个人去了东南亚~
我会给他们看我在印尼、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家拍的照片和纪录片,甚至会送我在当地买的纪念品作为礼物,这样我就不担心学生讨厌地理了。只要学生喜欢地理,喜欢我的旅行经历,我现在会用一些技巧告诉他们如何学习地理,这样提高地理成绩的难度会小一些。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地理知识可以过。
所以现在上地理课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难度系数:
总结:说白了,这种IP就是从一个漂泊的个人IP,转化为一个可以在固定的地方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这不是完美的跨越,也是比较正式的跨线。难就难在有没有法律资格证,能不能耐得住性子教书育人,有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内容~
第三类适合一些年轻人。
既然你是旅游自媒体,那我来问问你最擅长什么,当然是电脑了。你可以运用的剪辑思维、剪辑思路、创作灵感,都可以成为你的另一种职业,不影响你的正常发挥,也不会因为不热爱而半途而废。可以尝试拍摄自己喜欢或者认为自己专业的宣传片。无论是淘宝还是线下商家,都可以联系合作。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做自媒体推广业务~比如pr,Final cut,还有其他软件,甚至PS,你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尽量把自己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利剑吧。最近几天帮淘宝,线下商家拍摄,甚至乡村政府宣传拍摄,还有企业logo设计,都是可以充分发挥你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小心思~
你比别人多的是设备,创意,新媒体行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你比不从事新媒体行业的人有着敏锐的网络嗅觉(对时尚和新兴行业趋势的把握)。
总结:这类自媒体个人和团队,适合全才。你真的需要知道从文案、拍摄到最终剪辑的一切,甚至能够独当一面,把握好每一步。如果你是一个团队,你必须管理和协调你自己的团队成员,否则人们会分散注意力,分崩离析,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第四类(语言类)
就拿我现在来说吧,因为我英语不错,也积累了不少自媒体的人脉。这部分人的英语也不错,所以我会利用需要翻译的客户,把资料和稿子拿到自己手里,翻译出成品,然后拿相应的报酬。值得一提的是,不用上班,也不用固定地点打卡,只要有空,只要你想翻译。如果你想加入我的翻译团队,可以私信我。
这是需要有一定英语或语言基础的人,比较适合境外领队,或者有境外旅游经验的小伙伴,或者接待外国游客来中国的领队。这样可以让你有更好的英语思维,让你的翻译更流畅~
难度:✨✨✨难度:
总结:这种语言不用我说,适合一些居家型的伴侣,或者说也适合兼职。我平时也有其他途径,想赚点外快。重要的是我真的会用。疫情之前我用的很多。如果我现在学,就有点晚了。
第五类其他人
利用自己擅长的个人爱好和能力,结合之前的旅行经验,是很好的跨界
我喜欢美食,我喜欢烹饪,我在东南亚的时候经常自己做饭,我也喜欢了解东南亚饮食的做法,我也认识在东南亚开餐馆的朋友,所以国内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提高自己做饭的能力。我觉得我做的还行,会给身边的朋友尝尝。效果还是不错的,于是有了在东南亚开餐厅的想法。有点野马空的意思。出发点是疫情过后,餐厅租金的租赁成本会降低。另外,民以食为天。只要他们选对了地方,有了好的特色,再加上旅游的特色,我想打造一个可以“与人互动”的餐厅。另一方面,我做的Bak Ku茶真的很好喝~哈哈哈~有时候我会被自己吃掉。
疫情过后,国家慢慢恢复平静。我想邀请我的马来西亚朋友来中国帮忙。谁曾想,国外疫情失控,这件事就这么拖了下来~一直搁浅。
其实类似的还有很多例子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朋友是印尼人,喜欢冲浪,但是疫情卡在中国。而是在海南开了自己的冲浪店,有朋友喜欢衣服。他也是时尚界的潮流引领者。他干脆在北京开始设计自己的小众品牌,有些朋友家境殷实。虽然他们在旅行中赔光了钱,但他们也喜欢东南亚的民俗,所以他们打算租一个价格适中的房间。打造东南亚风光的新民宿~最近有媒体杂志邀我约稿,会有橄榄枝抛向我。我也很担心自己能不能坚持写文章。况且写文章也不是我的强项,小时候语文成绩平平。哈哈~不排除以后做全职作家是不可能的(你要知道这是开玩笑~),但是做兼职作家还是有可能的~
难度:
总结:我觉得这种转行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的,因为不仅需要你有跨行的勇气,更需要的是能够把粉丝群和自己做过的事情结合起来,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出错,生意会失败,甚至比疫情前还要糟糕。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是否能带来粉丝的力量和身边的人脉,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或者之前的同行业带动、联合、联合品牌等策略,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和深入思考的思路。
说了这么多例子,我只想表达,虽然我们被上帝暂时关上了一扇窗,但同时,我们也给了你很多创造新事物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五点看法或想法的组合,但不代表只有这些。可以结合个人特点和优势。谨以此文献给今年遭受疫情重创的旅游相关从业者,希望看完能有所启发~此文将持续更新~
有关这几个行业的问题或者想法可以私信交流或者加微信,记得备注知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