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面塑,便是源于山西的一种代表性面食艺术,
它以蒸熟的糯米面为主原料,
拌上蜂蜜,再掺入十分鲜艳的矿物质颜料,
分别制成品红、湖蓝、橘黄、翠绿等色面;
通过一双巧手和简单工具,
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过去的面塑艺人
虽挑担提盒,走乡串镇,
但他们捏出的各种形象却深受大众喜爱,
如今,虽很难再见到走街串巷的面塑艺人,
但面塑却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艺术殿堂。
苏栩,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从小便接受面塑艺术熏陶,
后跟随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王兴山,
潜心学习面人艺术,
尤其擅长古装人物、神话佛像人物、戏剧人物、动物花鸟、现代时尚卡通、人物肖像,人像剪影及泥塑。
小小的面团,
在苏栩手中几经捏、搓、揉、掀,
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
塑成身、手、头面,再披上发饰和衣裳。
由于“面”本身弹性大小、软硬、干度、湿度等较难控制,
这就要求苏栩在制作面塑时要心无旁骛,
精细部位更要一气呵成,
才能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
现代面塑不同于以往的街头面塑,
它表现的更为精致,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
成为一种独特的食品文化艺术,
它讲究的是微末之处见真功,
手指舞动之间塑造出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