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划算】拿去,这是水浒中蒙汗药和醒酒汤的绝版配方!
一本《水浒传》,给我们展示了一副灿烂的江湖生活画卷,各路的英雄豪杰,贩夫走卒,打尖的,住店的,吃肉的,喝酒的。虽说是乱世,但也颇有点令人神往。不过假如生活在水浒的世界里,有一点你始终得注意:不管是行走江湖,仗剑天涯,还是四处跑跑做点小买卖赚个差价,只要有东西从你口中进去了你都得做好被麻翻在地的准备。至于最后是做成包子还是馄饨,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说起这把人麻翻在地的本事,在整本《水浒》里排第一的可能要数十字坡的孙二娘。当时的江湖有谚“大树十字坡,客人不敢过,肥的做馒头,瘦的去填河”。足见孙二娘这招屡试不爽,成功概率之高堪于现在的手术麻醉媲美,就连惯于行走江湖的山东武二郎都差点着了她的道道。
而且有一点颇为令人奇怪,吃了她的蒙汗药后,一旦药力发作,就算对你整个人开肠破肚你都浑然不觉,更不可能被疼醒或者其他什么了。可见在古代中国,中药麻醉术发达得实在出人意料。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居然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根据明人梅元实在《药性会元》中的记载“曼陀罗花与川乌、草乌合末,即蒙汗药。”看来这蒙汗药的配方还真够简单,其中最主要的一味就是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茄科,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开花,花冠呈漏斗状,多开白花。此花并非我国原产,而是在宋代由阿拉伯商人从海路传来。
北宋之前,在中原典籍里没有任何关于曼陀罗花的记载,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记载是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续编》,书中曼陀罗花又叫作押不花,押不花是“曼陀罗花”阿拉伯语的音译。早在宋代刚传来不久,我国的医生就认识到曼陀罗花的功效,在宋朝的医书里有用曼陀罗花治疗咳嗽气喘和胃疼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对曼陀罗花的药理药性进行了介绍。“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李时珍的这个配方跟梅元实的配方有所不同,但是效果却颇为类似。用酒调服,也总让人或多或少地想起蒙汗药来。
对此我们不仅要问,那这曼陀罗花里究竟是什么成分在起麻醉作用呢?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曼陀罗花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它们不仅能抑制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而且还能刺激同类药物的效力发挥。
在梅元实的配方里川乌、草乌中含有的乌头碱能起到麻醉作用,但是它们能对人体产生其他危害,但是假如用曼陀罗花与之搭配,不仅能消除彼此的副作用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难怪喝了蒙汗药的人睡得跟死猪一样,被人开膛破肚也浑然不觉。
比孙二娘更早,汉朝的名医华佗就曾经先用“麻沸散”对病人实施麻醉,然后再进行外科手术。《后汉书·华陀传》记载:每次手术前,华佗都会让病人“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这里同样的也是用酒送服,于是有关专家考证,华佗用的“麻沸散”其实就是后世说的“蒙汗药”。
孙二娘的“醒酒汤”具体成分究竟有哪些,是什么成分,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少不了的肯定会有曼陀罗花。要是行走在水浒传里,可别忘了按照俺蛮划算的秘方配置配置,百试百灵!蛮划算巧解历史,与您一起揭露历史真相,还可以在蛮划算商城享受最优质实惠的衣食住行。